北京商场的泡泡玛特店里,泰国游客大包小包地选购着LABUBU周边产品;景德镇的窑火旁,尼泊尔游客惊喜于“会唱歌”的瓷碗;深圳华强北的店铺里,西班牙“电子迷”带着国产无人机和智能手表“满载而归”……
如今,外国游客的行囊正悄然变化。从陶瓷、丝绸、茶叶,到电子产品、文创手作,“中国制造”正成为外国游客“必购清单”上的新宠。免签扩容、离境退税门槛降低、“即买即退”普及等政策红利,叠加支付环境优化,让外国游客不仅爱上“中国游”,更能轻松“中国购”。近日,中国旅游报社记者对此进行采访,看外国游客是如何将“中国好物”与“中国故事”装进行囊,带向全球。
“哦!这个碗会‘唱歌’!”6月的景德镇,一位尼泊尔游客小心翼翼地摩擦着手里的瓷器碗口,凑近细听,还能听到清脆回响。在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外国游客对这里精美的瓷器、古朴的窑炉、细致的制作工艺等赞不绝口。“一些外国游客离开时,包里背的是景德镇的陶瓷。”一位在景德镇工作的创意陶瓷工作者说。
如今,除了传统的茶叶、丝绸、陶瓷等具有代表性的纪念品,中国的电子产品、潮玩文创也成为外国游客的“心头好”。
华强北商业街是深圳重要的电子产品交易集散地,手机、无人机、智能手表等比较受外国游客欢迎。西班牙游客阿荣是个“电子迷”,每次来中国都要到华强北采购一番,“这次买了很多我需要的电子产品,还有给家人的礼物”。
商业街一家数码店的老板董先生告诉记者:“最近到华强北的外国游客数量明显增加。我们这里的电子产品种类丰富,外国游客可以买到其他国家没有的新奇产品。”
最近一段时间,北京泡泡玛特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旗下尖耳朵、大眼睛的“小怪物”LABUBU,凭借夸张的表情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迅速成为外国游客眼中的“中国潮玩代表”。在北京一家商场的泡泡玛特店里,记者看到,即便是工作日,也有不少为购买LABUBU而来的游客,其中不乏外国游客的身影。一位新加坡游客正带着儿子选购产品,他们想要的那款最畅销的LABUBU系列盲盒已售罄,“我觉得很可爱,我的朋友们也喜欢LABUBU,我之后可能会在线上买”。
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宋洋洋认为,如今,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国产潮玩、文创产品、非遗手工艺品等受到外国游客的追捧,说明外国游客已经不再仅满足于打卡标志性景点,而是渴望沉浸式体验中国味道与东方美学,那些承载着非遗技艺、地域特色和当代设计元素的陶瓷、手作、文创、潮玩等被装进了行囊,也成为他们感知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的重要媒介。
为何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华购物热情高涨?除了产品本身的优势,免签政策、离境退税等一系列举措也助推了“中国游”带动“中国购”。
今年4月,商务部等部门推出一系列便利化举措,如将离境退税起退点从500元降至200元、现金退税限额提高至2万元,在境外旅客聚集地增设退税商店,将“即买即退”服务措施推广至全国等。
北京市的王府井商圈,是外国游客在北京购物消费的热门目的地之一,这里支持“即买即退”的品牌商户有100多家,集中在王府中环、东方广场、北京apm、百货大楼等多个大型购物中心,既涵盖国际一线品牌,也囊括同仁堂、吴裕泰、内联升等中华传统老字号。
记者在试运营中的王府中环集中退付点看到,柜台有4名人员值守,为游客提供退税服务。一位俄罗斯游客正在为刚刚购买的国产无人机产品办理退税。退付点不远处还设有等候区。
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外国游客购买最多的是中国产电子产品,以及一些护肤品。入境游客办理退税十分方便,只需持有退税商店开具的退税申请单、发票,以及个人身份证件,到集中退付点提交有关材料并办理信用卡预授权担保即可。“柜台还配备了翻译器,方便工作人员与不同国家的游客交流。我们会为他们详细讲解退税流程,保证他们顺利完成退税。”工作人员说。
宋洋洋认为,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为外国游客在华购物铺就便捷之路。“国家层面持续优化出入境政策,直接扩大了潜在消费客群基数,而离境退税政策的不断完善与覆盖面拓宽,则精准作用于购物环节,切实提升了外国游客的消费意愿与实际获得感。同时,支付环境的国际化改造,如提升外卡受理覆盖率、优化移动支付绑定流程等,与上述政策形成合力,共同构建起‘进得来、留得下、买得顺、退得便’的友好消费生态。”
在宋洋洋看来,这些政策红利的叠加效应,不仅直接刺激了旅游购物消费,更向国际社会传递了中国坚定扩大开放、欢迎全球宾客的积极信号,为“中国游”持续升温注入了强劲动能。
当中国免签“朋友圈”不断扩大,“ChinaTravel”持续火热,带动更多外国游客购买质量优、性价比高的中国制造产品时,如何让外国游客愿意变成中国商家的回头客,也是值得关注的。
国贸商城是北京的重要商业地标,集中退付点位于商城南区东段三层,入境游客可通过商城问询台、导视屏等点位查询了解7种语言的《北京离境退税指南》。“我们紧抓新举措出台契机,在线上开展广泛宣传,在商场内设置宣传内容,让境外旅客在逛店时即可获得相关信息。同时配备专业服务人员,提供多语种服务,尽可能地节省境外旅客的时间成本。积极与商场、店铺等各方加强合作,推动实现各方共赢。”国贸商城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将继续加大“即买即退”服务推广力度,力争年底前离境退税店铺增加至200家,退税销售额增长翻一倍,让更多入境游客流量变消费增量。
为了让外国游客享受到更省心的购物体验,去年12月,华强北街道还组建了外籍志愿者团队。他们会利用业余时间,为外国游客和商户提供免费志愿服务。华强北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方便外国游客在此“买买买”,街道以“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为原则,优化外卡受理环境,试点打造深圳首个入境消费友好商圈。华强北商圈货币兑换点,可兑换19种货币。此外,华强北还积极编制多语种街区指南,涵盖街区地图、街区特色资源、中外居民生活服务指南等内容。
“地方政府可以加强双语服务与信息传播,在官方旅游网站提供特色产品的双语宣传信息。”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刘逸认为,目前,一些地方在双语服务方面还有较多提升的空间。刘逸建议,在外国游客较多,但又较为偏远的郊区或者乡镇地区,应尽量提供双语服务,除了景区标识牌、导游与商户尽量安装手机翻译小程序软件,还可以通过招募英文水平较高的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让外国游客享受更全面、优质的购物保障与便捷服务。
北京商场的泡泡玛特店里,泰国游客大包小包地选购着LABUBU周边产品;景德镇的窑火旁,尼泊尔游客惊喜于“会唱歌”的瓷碗;深圳华强北的店铺里,西班牙“电子迷”带着国产无人机和智能手表“满载而归”……如今,外国游客的行囊正悄然变化。从陶瓷、丝绸、茶叶,到电子产品、文创手作,“中国制造”正成为外国游客“必购清单”上的新宠。免签扩容、离境退税门槛降低、“即买即退”普及等政策红利,叠加支付环境优化,让外国游客不仅爱上“中国游”,更能轻松“中国购”。近日,中国旅游报社记者对此进行采访,看外国游客是如何将“中国好物”与“中国故事”装进行囊,带向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