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四五”期间,卫东区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更新,大力提升宜居品质,积极搭建多层次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健全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较好地完成了“十四五”各项目标任务,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平顶山广播电视台记者 宋佳:这里是卫东区东安路街道东苑社区,我身后的这个食堂是社区康养中心的项目之一,社区的老人可以在这里就近用餐。据了解,社区康养中心不仅为社区老人提供就餐服务,还为他们提供助浴、助医、助乐、助急等家庭养老服务。
社区居民 丁书芳:成立老人助餐餐厅以后,解决了老人吃饭困难的问题,建立这个餐厅非常好。
卫东区东安路街道东苑社区党委书记 包利君:东苑社区坚持党建引领,高效能推动社区治理,建设了智慧康养中心,为辖区3000多位老人提供了嵌入式家庭养老服务。同时,我们还积极开展“五星”支部的建设,开展网格化管理。目前,全社区共划分了16个网格,组建了“五长三员”217人,及时了解群众的诉求,高效解决问题。
平顶山广播电视台记者 宋佳:这里是天意游园东园,过去这里是一片卫生死角。为了改善周边居民生活环境,今年8月份,卫东区对该地块进行升级改造,种植了绿化景观树,安装了便民座椅,铺设了彩色混凝土,这个游园成了周边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市民 谢先生:升级改造之后,好多老百姓走到这里都觉得很美,有时候没事吃过饭,到这里悠悠转转,坐在这里歇一会儿,心里很舒服。
近年来,卫东区先后4条道路建成通车,6条道路焕新升级,完成90个老旧小区改造,整治背街小巷22条,新建、改建公厕95座,新增机动车停车位2500多个,完成5座农贸市场升级,基础短板有效补齐,新建紫荆园、玉兰园、樱花园等景观公园3处,提升改造逸趣园、春和园等游园30多处,累计新增绿化面积63万平方米,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平顶山广播电视台记者 宋佳:这里是河南电子半导体产业园。该产业园是全省“双百工程”,园区规划总面积约4.98平方公里。目前,园区已建成标准化厂房8栋,定制化厂房2栋,综合楼、科创孵化中心、科研楼已建成并投用。中宜创芯电子级碳化硅粉体项目、慧通芯安高性能AI传感器芯片项目、军荣防务无人机及智能引信项目、河南晶纯高纯碳粉项目等先后入驻。
河南电子半导体产业园负责人 马坤:我们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挂牌成立了省级碳化硅功能材料产业研究院、尧山实验室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基地等科研创新平台,推动技术成果转化,为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聚焦企业需求,推出一站式服务,实现项目落地加速度。
目前,全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累计达25家。
平顶山广播电视台记者 宋佳: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卫东区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谱写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
11月9日,市总工会“跟着劳模去旅行”免费周末游发车仪式举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荆建刚出席仪式并宣布发车。
市总工会精心组织“跟着劳模去旅行”免费周末游活动,以“寻访劳模足迹、感悟奋斗力量”为核心,串联重点项目建设现场、先进企业车间、红色教育基地和特色景点,打造专属旅行线路。首批推出人文线、工业线条线路。人文线将平顶山市劳模园、平顶山创新馆、大香山文博园3个景点串联起来,在游览中感悟创新创造与劳模精神;工业线将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煤炭科技教育馆、平顶山学院陶瓷学院串联起来,让大家感受我市工业与文化的双重魅力;品味宝丰劳模专线将平顶山四级劳模基地大黄庄村与宝丰文旅特色串联起来,让大家在了解宝丰的同时,感受劳模助力乡村振兴的成就。
当天上午,来自全市各个行业的100名优秀代表和劳模代表做为首发车“体验官”,沿着人文线路进行参观游览。大家通过聆听劳模事迹,与劳模面对面交流,了解平顶山在多个领域的创新成果,在游览中感悟创新创造与劳模精神的传承统一。
河南省劳动模范、平高集团有限公司职工 李杰:在劳模园,我们感受到劳模精神,也感悟到他们的坚守。在平顶山创新馆,感受到我市的科技创新,见证了科技的发展,感谢市总工会给予我们这样一个学习的平台。我将结合我的实际工作,深耕细作,迎难而上,把企业的发展作为自己的重任挑在肩上,为平顶山市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原大工匠、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河南平宝煤业有限公司职工 张工厂:在劳模园,我聆听了前辈们的奋斗故事。在创新馆,看了很多高新技术装备和创新成果。走进大香山文博园,我们触摸历史文脉,感受历史文化,心中满是自豪。
市民 陆新义:以往,大香山文博园,还有劳模园,我也都去过。但是,这一次,在市总工会的安排下,串珠成链,把这三个景点连成了一条线,体验感和体会比较深,感觉平顶山城市治理进入了创新加速度。
11月7日,2025年河南省诗词大赛决赛在市实验高中举行。副市长史晓天、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韩冰出席决赛开幕式并讲话。
史晓天在致辞中说,我市将以这次比赛为新契机,持续擦亮诗词文化品牌,推动诗词与多学科融合创新,让千年文脉在青少年心中扎根,让经典诵读在校园蔚然成风,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教育强省贡献平顶山力量。
韩冰表示,平顶山市始终是赛事的“常青树”,为全省诗词文化传承树立了标杆。希望各参赛队伍秉持“以诗会友、切磋交流”初心,赛出风格水平;组委会要精心组织保障,营造高雅文明赛事氛围;各单位要总结经验守正创新,推动经典传承常态化大众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原大地生生不息。
2025年河南省诗词大赛吸引全省120万人报名参赛。决赛为期3天,设个人赛(分小学、中学、大学、社会组)和团体赛(分地市、高校组),将评选出特等奖及一、二、三等奖。
11月6日上午,郏县煜康炊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卢立志收到一个特殊的快递,快递箱里躺着一口黝黑发亮的铁锅,它锅体厚重,边缘略微磨损。这是一位名叫“陕西老槐树”的网友,30年前在郑州出差的时候,从一个拉着架子车的郏县卖锅人手里买的。30年过去了,这口锅历经烟火熏燎,却愈发温润坚韧。如今,铁锅的主人把这口锅捐赠给了郏县铸铁锅非遗展示馆。
郏县煜康炊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卢立志:30年的发展历程,30年的变革,一代又一代的郏县铁锅人把郏县铁锅做得非常优秀。现在,郏县铁锅年产量7000万口,产值50亿元。作为铸铁锅的非遗传承人,我们将不断研发更新,让更好、更坚固的铁锅走向全国千家万户的厨房。
这口历经30年的老锅背后,是郏县铁锅跨越百年的产业脉络。从清末的铁匠小炉到今日的国际品牌,郏县铸铁锅历经数百年传承与革新,现已成为全国铸铁锅产业的核心力量。郏县铁锅产业先后经历翻砂、半机械化压铸、超硬质模具压铸、氮化技术、不粘边、线次技术革新,实现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完美结合。从单一的黑色铸铁锅,到色彩缤纷的珐琅铸铁锅,锅型上,贴合国内外不同烹饪场景,开发了牛排锅、深煎锅等。工艺上,不断升级不粘性能。
2020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五金制品协会联合授予郏县“中国铸铁锅之都”称号。目前,郏县铁锅已形成集铸造、研发、标准制定、质量检测以及国内外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年产各类铁锅数7000万口,占全国铸铁锅产量的70%,产品远销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值50多亿元。
11月6日,在鲁山县人民路东段,居民刘大平所居住的楼房前的行道树刚刚修剪过,困扰她家许久的采光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鲁山县城区居民 刘大平:太阳一出来,我们在阳台晒晒暖,晒晒衣服,很享受。
自9月下旬以来,鲁山县园林绿化中心针对城区临街商户反映强烈的树木遮阳遮光、影响通风,以及存在倒伏、断枝等安全隐患的问题,逐一排查,制定精细化养护方案,对主干道两侧绿化树进行集中修剪、造型、涂白和科学养护,让城市绿化景观更显精致。
鲁山县沿街商户 李女士:以前树枝很繁茂,遮挡着咱家的门店了。现在修剪之后,门店变得敞亮了,顾客越来越多,生意也越来越好了。
鲁山县园林绿化中心主任 李英函:让群众享受更多阳光,让市民生活更加舒畅,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目前,全县32条主次干道行道树已完成修剪18条,预计12月中旬将全部完成修剪。
为推动篮球运动的普及与发展,提升青少年身体素质,近日,宝丰县篮球协会联合县教体局和县体育运动发展服务中心开展向全县各中小学校捐赠篮球器材活动。
宝丰县篮球协会副主席 石朝奇:此次捐赠的篮球、训练标志杆、记分牌等物资,就是希望为孩子们搭建更完善的训练平台,让每一个热爱篮球的孩子都能无忧无虑地追逐梦想、挥洒汗水。
近段时间,鲁山县下汤镇王画庄村的山坡上,当地种植的千亩野菊花铺满田垄,竞相绽放。微风拂过,花香弥漫,引得游客驻足拍照打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